【香港01博評 - 影評】《寒戰2》票房水浸的四大原因

  • 截至七月底,《寒戰2》的票房突破港幣6300萬元,成為香港華語電影票房冠軍,它的寶座原本為台灣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所有,港片重奪寶座,香港人會快慰一點。

  • 不過,《寒戰2》其實不是一部「有質感」的電影,筆者曾在藝術發展局擔任電影組副主席,和杜琪峯創立了《鮮浪潮》短片項目,恐怕有少許資格說這句話吧,而且,這句話出於關心,如果有《寒戰3》,我希望它會繼續大賣,而且做到「既叫座又叫好」,那才是香港電影真正成功的獨門秘方。

(《寒戰 2》電影劇照)(《寒戰 2》電影劇照)

《寒戰2》眼高手低 淪為荒誕片

《寒戰2》的故事是幼稚、虛弱、無理、荒誕的。這故事的用意是把一部百分之一百的官能刺激電影,包裝成一部有思想層次、揭露政治秘密,兼最後用「天地有正氣」來振奮香港人要勇敢活下去的電影。 但是,它是眼高手低的,編劇為了照顧眾多大卡士演員,刺激又要一浪接一浪,不斷的玩橋(即「嗱!你以為係咁,其實我要嚇你一跳,唔係咁喎,現在劇情係咁咁咁啦!」),還要照顧部分觀眾對「政治揭秘」的心理滿足,再加上編劇沒認認真真做好政治資料搜集,於是出了一部很可笑的所謂「政治現實」的電影。

所有對政治圈有少許認識的人都知道,政治圈只會「暗鬥」,事情在背後出手,不會像《寒戰2》般可笑,大家不理身份、地位、「露個頭」出來開會、謾罵、「型辯」;而且更可笑的是在鬥爭之中,大家會無規無矩,隨便在政府部門之間,不理職位高低,大家走出走入,隨便把人升職降職停職,隨便使用政府資源去救老婆及整蠱別人……我身為律師,同時了解政府運作,一面看,一面「哈哈哈」笑,真的樂死,因為我在看天方夜譚……

行內欺負編劇 又嫌編劇低水準 

不過,編劇和資料搜集一向是香港電影和電視最最最弱的一環。筆者以前在TVB當編劇,當時由編劇出身的劉天賜前輩打理TVB,他因為懂得故事,令當時的編劇不論是水準、地位、待遇、升職機會,都是最好的。不過那已是黃金歲月,今天,我們一面罵編劇低水準,可是行內又欺負編劇。

回頭來看《寒戰2》票房的成功,由於電影故事的極度不足,故此它的成功是虛弱的。劇本即「一劇之本」,希望香港的電影公司和導演,不要再忽視劇本的重要性,再當觀眾的教育水平如1970年代一般。

《寒戰2》集合郭富城(右)、周潤發(中)及梁家輝(左)三大影帝,叫座力十足。《寒戰2》集合郭富城(右)、周潤發(中)及梁家輝(左)三大影帝,叫座力十足。

筆者認為《寒戰2》的票房成功原因有四:第一,《寒戰》第一集是不錯的,有了口碑,有些粉絲便追看《寒戰2》,不過今次失望,下次未必追看; 第二,它「食正」香港ICAC人事風波的消息,於是有些人以為電影揭秘,反映真實,興奮地去「獵奇」。

純港風電影有市場 投資龐大仍是關鍵

而以下第三和第四個成功原因,才是最值得我們去研究深思的。

首先,《寒戰2》的技術製作是精美優良的,導演、攝影、燈光、美指、音樂、動作、爆炸等等都出色(除了演員,大家可怕地鬥chok),是投資者投放大量財政資源的成果,而幕後人才有了budget,便努力交出最好。你看,如要帶動香港電影的復蘇,第一件事便是投資者的胸襟。

現在的商業電影,面對的是中國十三億人口的市埸,如不甘心只做香港市場,良方不是拍一些「不中不港」的華語片(夾雜普通話和廣東話)的「怪雞片」,《寒戰2》證明,純港風電影是有市場的。其實,拍出一部純香港風的電影,只要拍得精彩,內地一樣有觀眾。還是那句,觀眾眼睛是雪亮的,電影人自以為醒目卻其實是笨拙的,故此在電影工業內投機的老闆,他們不明白電影是創意工業,成敗也離不開「創意」和「水準好壞」。看勢吃風及只相信大卡士是可以的,但是電影本身不能沒有水準。

最後一個成功的原因便是Marketing。推廣宣傳對電影來說太重要了,《寒戰2》排山倒海,不惜工本地大灑金錢宣傳,你跑到地鐵站、看電視、在戶外、在任何媒體都看到。如果投資老闆沒有巨大魄力,而只懂左省右削,一定出不了今天的成績。對大部分觀眾來說,電影便是娛樂,沒有衝動看A電影,便去看B電影,只要觀眾覺得一部電影「不看便會落後」,而電影看來又是「value for money」, 觀眾便會入場看這部電影,管它內地、香港、荷里活,心同此理。

《寒戰2》的成功,最大的訊息是如果香港要把電影看作為經濟,要拍商業電影,不可以再拍那些亂來電影,希望「刀仔鋸大樹」:「大吃小」加上「志大財大」才是《寒戰2》這次成功所帶來給香港電影的真正啟示。

來源:香港01博評

#寒戰 #寒戰2 #hkmovie #港產片 #電影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