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內容如何跟市場做有效溝通?」對於「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認知差距,有愈來愈大的急切感。

品牌想要溝通的閱聽者或消費者,就是我們自己!怎麼做?以下提供兩個觀念:

一、要懂得運用內容與市場溝通,過去與現在的差別,只在於工具的不同。

過去的消費者獲得資訊的能力叫薄弱,促銷什麼,市場就熱賣什麼;反觀現在的消費者取得資訊能力強,雖然無法確定是否絕對比我們強,但市場不再像以前以少數的控制變數就可以。因此,現在要解決的依舊是「資訊落差」問題,只是不在於資訊量多寡,而是特定的切入角度或運用方式。

二、這個時代的內容溝通,十分仰賴數位科技的運用。

很多人上網搜尋資訊、社交需求(看FB/IG)或通訊傳訊,這些動作,也是為了想得到更多資訊。

儘管看起來人們獲取資訊的能力變強,其實不然,因為網路上看到的資訊都是「被設計排序過」,例如Google的搜尋排序是照它的演算法、FB顯示的貼文及廣告訊息都是為你的習慣而整理…這些都被餵養特定訊息的結果。

運用數位科技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資訊傳達的效率跟速度,重點還是要放在「內容本身是不是夠吸引人」,才能真正傳遞給想要溝通的目標消費者。

消費者是因為想要解決問題而有產品需求,為了找尋解決方案,在比較分析各種解決方案後,才會下最終決定。

不過,消費者在做決定的當下,會受到自己過往經驗或所處環境影響,而那些分析不同解決方案的理性理由,則是為了支持自己的決定。

為什麼呢?因為人是「慣性」的動物。

舉例來說,到夜市逛街買雞排,有兩個攤位並列,一家排隊的人多,一家排隊的人少,通常人們會選擇買有很多人排隊的那攤(口味不見得好吃)。

這個行為就是由「慣性」驅動,非感性也非理性,只是「選擇排隊人多的攤位」來支持自己決定的理由。

多數企業或品牌習慣仰賴數位科技傳遞資訊,問題是,以前僅有傳統媒體沒辦法選擇受眾,但現在發展出網路媒體是能夠選擇受眾(想要讓哪些族群看到),因此,消費者買不買單是取決於內容,而不是它的形式(看FB/ IG/紙本DM等),當內容讓人擁有足夠的信任感,就會產生驅動力,進而產生購買產品的行為(網路的三大核心:內容+社群+商務),那時後,就代表了品牌內容與市場溝通「對了」!

原文網址 : https://bit.ly/2YVaDGZ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