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業危機】8 月電腦展延期 卡巴斯基轉攻網上+ KOL 拍片推廣

每年一度的電腦節是參展商展銷清貨的好時機,不過新冠肺炎疫情反彈,香港電腦商會宣佈「香港電腦通訊節」延期,減少品牌推廣機會。有防毒軟件公司便因應疫情改變宣傳策略,藉 KOL 網上推廣,藉以增加曝光機會。 過往「香港電腦通訊節」是電腦品牌曝光,以及推出新產品的場地。立高科技有限公司 (卡巴斯基香港總代理) 市場經理徐嫚翎 Peony表示,「香港電腦通訊節」是集中展銷電腦相關產品的大型活動,我們借電腦節作推廣,與客戶展銷新版本,所以「香港電腦通訊節」延期會減少市場曝光機會。我們早計劃 7 至 8 月的「香港電腦通訊節」是夏季推廣,而 9 月至 11 月份的 Youtuber或 KOL 拍片作網上推廣項目,我們正與公司相討將原定的年末項目,推前 8 月或 9 月進行。 「香港電腦通訊節」延期對防毒軟件公司的銷售表現影響微,Peony 指:「過往參與電腦節提供的優惠是 7 折或少過 7 折,是全年最平的時候。我們是有計劃網上商店和電腦商場也作減價優惠,可能是賣軟件服務關係,電腦節延期對我們「銷貨」的影響不大,因軟件沒有儲貨壓力,如客戶卡巴斯基防毒軟件過期,是可以從網上下載最新版本。」 時而勢逆網上推廣的機會較多,Peony 指:「香港市場較少,大家習慣實體銷售,過往在電腦商場實體銷售較多,與網上推廣的比例是7比3。現時網上推廣和廣告方面也明顯上升。過往客戶在「香港電腦通訊展」購買新產品,我們會附送禮物方式銷售,惟網上推銷未能做到送禮服務,固送禮服務只能在門市提供。但因疫症緣故,上個月開始已減少投放推廣員在電腦商場,我們因應疫情評估風險暫時暫停推廣服務。」 […]

Gin Lee電影級製作拍MV 《幸福門》邀陳漢娜任女主角

Gin Lee(李幸倪)推出全新廣東作品《幸福門》,MV即將推出。這次破天荒在四日內完成三個MV的拍攝,除了《幸福門》MV外,接下來的另外兩首派台歌MV,也在同一時間完成拍攝。 這三個MV以一個主題貫穿 – 「失格遊人」,意指一個人失去自己本身性格,甚至控制不到自己性格,代表了每個MV中的女主角的同一特徵 ,而三個故事均互相有關連。 在「失格遊人」宣傳片中,包含了《幸福門》MV、和Gin接下來的另外兩首派台歌MV花絮片段。從影片中可見,《幸福門》MV由陳漢娜(Hanna)擔任女主角,之後兩個MV分別由韋羅莎(Rosa)和Gin Lee任女主角,三個MV故事均互相有關連,都是在同一間屋內發生。 三個MV拍攝都在同一間屋內發生,製作團隊特別花了半個月時間搭景,充滿懷舊味道。《幸福門》MV營造出70年代畫面,其後兩首派台歌MV分別展現出80年代和2020年畫面,完全是為Gin今次企劃而度身訂做。 這次像電影製作的MV拍攝,由同門歌手周殷廷Yan Ting做監製,張蚊和陳品任導演,整個團隊都來自不同的電影專業範疇。 第一首派台歌《幸福門》MV,邀請了Hanna飾演下半身癱瘓的女孩,自出生後就長期留在房間裏,過著沒有陽光和自由的日子。 劇中Hanna母親因空虛寂寞加上照顧女兒的壓力,經常帶不同男人回家共度春宵,Hanna隔著牆壁偷聽,內心痛苦難堪。 偶然機會下,Hanna聽到關於「門」的傳說 – 傳說有些特殊方法,家中的「門」可以將人送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她幾經辛苦終於去到夢想地方沙灘,在陽光之下奔跑,更認識了令她心動的男主角胡卓希(Jason),從此沉溺於這種不真實的生活。Gin在《幸福門》MV中主要演繹mining(咪嘴)部分,她表示大家記住期待之後MV看到她的破格演出! 原文網址:https://bit.ly/39hCoQx

【大行觀點】宏利:洞悉數碼化和去全球化兩大趨勢

宏利投資管理在2020年下半年亞洲及大中華股票展望報告中指出,經過數月防疫封鎖和疫情衝擊後,亞洲的新冠肺炎疫情似乎受控,成為最早重啟經濟活動的地區之一。因此,亞洲和大中華股票出現反彈,截至2020年6月下旬,股市指數較3月份低位回升約30%。 展望下半年,該公司亞洲區(日本除外)股票投資部首席投資總監陳致洲認為,即使前景持續不明朗,但區內仍不乏具吸引力的公司,尤其是中國,因其受惠於「加速數碼化」和「去全球化」的兩大趨勢,而亞洲國內生產總值有望在2020年和2021年繼續錄得正增長。此外,該公司大中華區股票專家謝企剛指出,大中華股票的一些投資趨勢加深,展現了由下而上的投資機會。 ●新興投資趨勢深化 亞洲復甦漸露曙光 宏利指出,這次疫情除了導致整個亞洲出現市場錯位外,還無意間揭示區內經濟基本因素的核心實力。今年中國和亞太(日本除外)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測,分別從1月的5.8%和5.4%,下調至5月的3%和0.9%。然而,市場早前預計今年環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會在跌至負數。因此,亞洲堅實的經濟基礎,有助增長維持正數。展望2021年,預期中國和亞太(日本除外)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測分別達7.7%和7.4%,均超越已發展市場。 在企業層面,該行認為2020年企業盈利增長乏善足陳,但明年盈利升幅可能高達20%。基於目前估值,亞洲股市很可能在年底前維持區間上落,但2021年或出現10%的潛在升幅。 ●兩大趨勢加深 隨着疫情減退,兩股主要趨勢將會加深:「加速數碼化」和「去全球化」。兩股趨勢早於疫情爆發前已逐漸受到關注,將會影響亞洲投資和資本市場,並改善個別行業的增長前景。 (1)加速數碼化 2019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多國封城,期間催生的行為模式在疫後社交距離措施的帶動下發展,意味世界將無可避免加速數碼化–這個術語廣泛涵蓋政府與企業開支,以至個人消費形態。這股趨勢亦帶來一些由下而上的選股機會,特別是在北亞市場,投資者可以尋找整個價值鏈的投資機會。 企業層面:「加速數碼化」對投資者有何意義?踏入2020年,隨着5G技術推出,亞洲各國政府和企業已開始投資數碼科技,尤其是中國。其後區內多國封城,科技開支隨即飆升,企業購買新筆記型電腦或視像會議設備,以應對迅速開展的「在家工作」安排。因此,市場對網速的需求升幅高於預期。基於這種情況,該行看好5G相關行業,包括通訊基站、數據中心和上游設備。 消費者層面:數碼化發展轉向消費者(被視為數碼化趨勢的較下游部分),以及全球各地實行社交距離措施,正在改變大眾消費或使用必要服務互動的方式。 目前,中國電子商貿佔全國零售銷售總值26%,增長源自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活動。這兩類人口集中地分別佔中國現有和新增網上支付用戶超過50%和60%。在封城期間,新成立和冒起的電子商貿公司透過滿足低線城市民眾的特有需求而擴展業務。例如有公司開始專注提供物有所值的貨品,或開始合併集中處理消費者的訂單。這些舉措有助提高業務在低線城市的滲透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年長一代亦開始利用網上應用程式,訂購雜貨或食品送餐服務。 宏利預期的另一種消費行為是家長普遍接受網上教育模式。該行曾經預計在未來三年,網上教育滲透率會從低於5%,提高到15至20%,但現時已經達到這個水平。因此,愈來愈多供應商致力提供更優質的網上課程。 疫情亦大幅提高大眾的健康意識,愈來愈多消費者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但並非親身進行,而是透過手機遙距檢查。預期亞洲國家將加強醫療保障網絡,確保當地醫院擁有更完善的設備。生物科技企業和醫療設備公司將成為這個領域的主要受惠者。其他潛在發展包括企業對製造業的態度轉變:生產線自動化和更智能(減少依賴勞工)的工廠可成為新行為標準。 (2)去全球化 疫後世界或會邁向去全球化,各國與近鄰或貿易夥伴的關係不再緊密,轉趨自給自足。這股趨勢無疑會產生贏家和輸家。可藉民眾收入上升而把握內需增加的良機,以及能夠藉製造業價值鏈上移、經營利潤率較高的業務的公司將可受惠。 實際上,贏家在過去12個月愈見明顯,約200家台灣企業享受政府提供的優惠政策,將海外生產基地遷回台灣,這個轉變帶動當地商業和工業房地產領域的發展。 地緣政治方面,中美貿易關係緊張的影響,已開始蔓延至金融市場。事態發展包括外國企業可能因無法向美國證監會提供連續三年的審計報告,而須從美國證券交易所除牌。此外,該行預計愈來愈多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即發行美國預託證券的中資股)將回歸中港市場上市,主要目的地是香港交易所(00388),並集中於「新經濟」行業。 這衍生一個值得注意的概念:如果目前納斯達克指數的十大中國企業轉往香港上市,恒生指數的消費和資訊科技業比重或會增加一倍至20%。這繼而反映企業盈利增長和估值有上升空間,對香港股票投資者有利。 中美科技戰持續,促使中國公司建立自家半導體供應鏈,藉此減少依賴美國供應商。這應有利台灣和南韓半導體製造商,尤其是專注設計積體電路的企業。事實上,鑑於上述發展,當中部分的中型公司錄得正增長。 ●投資「新常態」 與南亞市場相比,該行對北亞市場的看法更為正面。相對而言,A股對投資者別具吸引力,因為科技、消費和康健護理業內不少中型股存在投資機會。 總括而言,該行認為疫後經濟不大可能回復原狀,因為疫情已經改變大眾的消費、應對和交易方式。此外,第二波疫情會否爆發,貿易緊張局勢會否加劇,以及美國大選會否出現決定性結果,均屬未知之數。鑑於目前環境不明朗,必須採取由下而上的選股策略,藉此區別贏家和輸家,為投資者締造主動回報。 原文網址:https://bit.ly/2Ody9vM

【數碼轉型】提升企業競爭力 需重視5大科技技術

新冠肺炎疫情下,企業紛紛使用數碼科技,數碼轉型速度赫然提升,科技公司Boomi與市場研究公司Vanson Bourne合作,發表《The State of Moderniz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in the Digital Age》調查報告。當中有近6成受訪者表示,有效運用科技技術是轉型成功的關鍵。但每兩個受訪者,就有一個承認,公司的創新進程落後於市場,或缺乏競爭力。 Boomi亞太區副總裁Ajit Melarkode表示,企業要數碼轉型,必須找到合適數碼工具及技術。「根據報告顯示,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安全防護創新、物聯網以及整合平台即服務(integration platform-as-a-service,iPaaS)是未來5大技術。」 報告顯示,逾4成半受訪者認為,人工智能是未來5年,企業必須掌握的技術,其次是安全防護創新(35%),以及大數據分析(35%),而目前大數據分析更加是各企業創新及轉型中的重點投資項目。他解釋,雖然每間公司使用的數碼工具及領域都不一樣,但AI及機器學習就能為企業提高數據價值,讓數據分門別類有系統地排好,為企業內各部門部組使用。 他指出,根據觀察,某些半導體生產商,地產發展商等開始從不同渠道,例如IoT裝置、合作夥伴、企業應用等方式中收集及整合數據,為企業之後使用自動化及新科技打好基礎。 其次,報告亦整合了受訪者企業在現代化(modernization)、創新(Innovation)以及數碼轉型(transformation)方面的取態以及挑戰。企業現代化項目中,零售(40%)、健康護理(39%)以及保險業(38%)的受訪者表示,公司才剛剛開始將舊有的系統更新,而38%來自生命科學,37%來自金融業的受訪者就表示,公司系統已完成更新。企業普遍遇到的困難是,企業IT基建太複雜(61%),以及使用雲端系統服務(56%)。 在數碼轉型方面,41%來自保險業,4成來自健康護理的公司的受訪者表示,公司才剛剛開始數碼轉型,只有34%來自金融業的公司表示,已經完成數碼轉型。有41%受訪者認為,企業內部缺乏技術,缺乏資金(33%)都是轉型中常遇到的問題。56%亞太區的受訪者就表示,缺乏專業的知識才是企業遇到的最大挑戰,比起北美(46%),以及歐洲(43%)更高。報告指出,亞太區的數據反映,該區企業正躊躇著尋找適合的專業合作夥伴,以達至數碼轉型。 創新方面,企業普遍希望能夠提供客戶體驗(58%)以及提高公司競爭力(47%)。報告顯示,受訪者認為企業未能創新,因為公司系統未完成現代化(55%),近四成受訪則認為,公司高層對科技知識貧乏,導致公司未能現代化、創新及轉型。 該報告向來自北美、歐洲,中東及非洲(EMEA)、亞太區的19個國家,共1200位企業管理層進行調查訪問,企業規模由500人至3000以上人不等。 原文網址:https://bit.ly/3itkm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