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帶動「宅經濟」,令人們轉向網上處理各種事情,包括購物,產品要能突圍而出,圖片吸引是其中一個重要元素。現時智能手機流行,隨手都可以拍到圖片,但若果想要鶴立雞群,就要掌握基本的攝影技巧,拍出感染力。此外,還要考慮平台的特性,於構圖、燈光、顏色、背景及風格上下工夫,務求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Leica Akademie(徠卡學院)攝影師及導師劉冠麟(Colin)說:「互聯網滲透人們日常生活,網站都有大量圖片,中小企開拓網上生意,必須拍攝產品圖片,若能掌握基本攝影技巧,可以令圖片更加突出。」現時手機盛行,不少人都會用手機拍攝產品圖片,然後上載至網站,這種做法當然是最快捷,但往往只是普通的產品相,吸引力較弱。 前清後朦突出主題 學習攝影,首先要理解操作相機的四大原理,包括光圈、快門、感光度及焦距,明白這些設定能夠做到的效果,便能因應產品種類選擇,拍出最具吸引力的圖片。首先是光圈,光圈控制光線進入的份量,光圈愈大,進入的光線愈多;相反光圈愈細,進入的光線便愈少。 「使用大光圈的話,可以做到『前清後朦』的效果,令產品更加突出,例如西裝褸的鈕扣很特別,便可以用大光圈拍攝鈕扣。」使用細光圈時,配合較長的曝光時間,可以顯示整個畫面的細節,不過為避免長時間拿著相機會手震,所以需要使用腳架配合。當背景與主題同樣重要,便可用這種手法,例如模特兒穿著最新服飾走在深水埗的街道,讓人有更多想像空間。 第二個原理是快門,快門控制光線進入的時間長度,也就可以說是曝光時間,最短數千分之一秒,最長是無限,視乎想要呈現怎樣的效果及風格。若果只是拍攝靜態的產品,毋須太過考慮曝光時間,但當拍攝動態影像,例如運動、汽車,便需要使用高速快門,捕捉最能感染人心的一刻。倘若中小企銷售運動用品,多數會找模特兒穿上產品做運動,這時便需要使用高速快門,拍出動感。 微距鏡拍攝細節 第三個原理是感光度(ISO),感光度愈高,表示底片對光線愈敏感,能夠於短時間內,吸收足夠的光線。「當你沒有腳架,但快門不能調校得再慢,因為拿著相機的手容易震動,這時可以考慮提升感光度。」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大多會提升感光度,例如夜景、演唱會等,不過感光度愈高,圖片的微粒會愈粗,效果不夠細緻,必須在兩者之間取捨。 「在較暗的情況下,標準指引是ISO 400,其實ISO 1600也可以接受,若果現場環境讓人無法選擇,我建議先用高感光度拍下圖片,然後再用執相軟件協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細緻度。」 最後一個原理是焦距,即是鏡頭的長度,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標準鏡、長鏡及廣角鏡(wide angle)等,每種鏡頭可以拍攝出不同的效果。「人類眼睛的焦距約45mm,所以標準鏡通常是35mm至60mm,這與肉眼差不多,拍出來的效果較為自然。」長鏡能夠將空間壓縮,以之拍攝產品,效果更加突出,也能夠做到「前清後朦」的效果。 至於拍攝模特兒,長鏡以拍攝半身為主,可以突出精緻五官;若果拍全身的話,可能會顯得較矮,用廣角鏡拍攝才能凸顯高䠷身形。一般而言,鏡頭最近可以拍攝約70cm的東西,再近的話就未能對焦,所以近距離拍攝最好選用微距鏡(macro lens),可以拍攝17cm左右的東西,能夠呈現羽毛、零件的細緻情況。「當然也可以用標準鏡頭拍攝,然後裁剪出來,不過解像度會較低。」 砌出獨特構圖 除了基本操作原理外,拍攝一張靚相,還要考慮其他因素,包括構圖、燈光、色彩、背景及風格。以構圖而言,原則是「less is more」,避免圖片同時出現太多東西,因為焦點不夠集中,以餐牌(Menu)而言,封面可以是一張「晒冷」相,然後每張相只拍一道菜式。 構圖技巧有所謂「三分法」,即是主體不在中心,而是偏左或偏右,的確有時效果會更佳,但必須考慮上載的平台,一般的電子商務平台自動裁剪圖片,結果裁剩主體,圖片再靚也沒有用。「若果圖片放在雜誌、個人網站或社交媒體上,不妨發揮創意,利用不同技巧,令圖片更加突出。」 在拍攝產品的時候,可以考慮利用前景突出構圖,例如成分天然的產品,可以用樹葉做前景;若想凸顯成分,可以找來原材料做配襯,砌出獨特的構圖。至於燈光方面,若不想大費周章在studio拍攝,可以考慮自然光線,因應拍攝地方的日照時間及方向,在窗邊位置拍攝,一般晴朗的天氣、下午2時至4時的光線較佳;另一邊不夠光的話,可以用LED panel協助,價格約數百元。 「打燈的話,產品會出現反光情況,甚至出現燈及拍攝者的倒影,無法遷就的話,可以考慮用兩張黑色卡紙左右兩邊遮光,並在中間的罅隙拍攝,當然也可以後期執相解決問題。」色彩及背景方面,若果放上電子商務平台,最好使用黑色或白色背景,盡量簡約,但要避免產品「痴底」,即是產品與背景同色;若果放在其他平台,不妨考慮「撞色」或協調的色彩,讓人對產品更有印象。 「不同的相機,可能會出現色差的問題,以我個人而言,當拍攝時裝時,我會向對方拿一小塊布料,拍攝完成後用來對色,盡量調校至相同的色調。」至於風格,中小企可因應預算、想呈現的效果決定,但這一般需要較高階的攝影技巧,可以自行磨練,或者交給專業人士處理。。 自動壓縮影響質素 中小企拍攝圖片後,上載至電子商務網站,這些平台大多會將圖片自動壓縮,以Facebook為例,原圖10至20MB的圖片,可能壓縮至1MB以下。任由平台自動壓縮的話,再細緻的圖片都有機會變得模糊不清,之前花費的工夫隨時付諸流水。 「與其被人壓縮圖片,不如自己先行壓縮,在執相軟件調校,將圖片較長的那一邊調至約2,000至3,000 pixel,或者將解像度調整為100至150 dpi。Facebook可能只需要72 […]
大導演喜愛的攝影技巧——捕捉「鏡頭耀光」的5個訣竅
鏡頭耀光(Lens Flare)又稱作「鬼影」,是一種出現在影像上的光斑,當強烈光線進入鏡頭內部,並經過多次反射、折射或繞射之後,就會在玻璃片上形成多個或放射狀的光點。鏡頭耀光雖然會造成畫面出現模糊、不清楚等問題,卻也能夠有效改變影像裡的氛圍及情緒,是許多影像創作者會使用的重要元素。 本文將介紹如何使用鏡頭耀光,並搭配《鏡頭的語言》作者Gustavo Mercado之見解,從電影導演的影像創作思維,理解鏡頭耀光背所隱藏的視覺線索,以供參考使用鏡頭耀光的時機與情境。 鏡頭耀光是瑕疵嗎?解析成因與消除方式 對於大多數的攝影師來說,鏡頭耀光是一種畫面瑕疵,除了大量光斑會遮住拍攝主體之外,鏡頭耀光也可能會讓觀眾意識到,自己正在透過攝影鏡頭觀看影像,進而影響觀影體驗;但也有不少攝影師樂於拍出鏡頭耀光,甚至以此創造自己的影像風格。 一般而言,球面鏡頭的耀光偏向圓形,但變形鏡頭的耀光,偏向呈現直立橢圓形或幾乎橫貫景框的細線,其原因在於後者的成像原理,是透過先壓縮拍攝影像,直到後製調整畫面比例時,再將被壓縮的影像拉伸成所需比例,藉以保留更多像素及畫面內容,而這也使得鏡頭耀光同樣被拉伸,形成獨特視覺效果。 如何避免鏡頭耀光出現? 在光源之下,只要相機或攝影機的焦距越長、光圈越小,鏡頭耀光就越不容易出現在畫面上,反之則越容易出現,並依據鏡頭內部的多組凹凸透鏡之數量與形狀,產生相對應的鏡頭耀光,而若鏡頭上有灰塵、砂礫或油汙等,也會導致鏡頭耀光變得更多更明顯。 若在拍攝時出現鏡頭耀光,只要清潔鏡頭,並加裝蓮花型遮光罩,或者用手、紙張等稍微遮擋,就能消除明顯的鏡頭耀光。若想完全杜絕鏡頭耀光,則可以選擇內部鏡片組較少的定焦鏡頭,或者使用抗反光鍍膜的現代高階鏡頭,令鏡頭裡的光線不易出現反射、折射或繞射。 不再是影像瑕疵,大導演也愛鏡頭耀光 雖然鏡頭耀光會讓觀眾意識到攝影器材的存在,亦造成畫面出現瑕疵,但在1960年代末期,獨立電影人受到真實電影(Cin’ema V’erit’e)美學影響,開始會以鏡頭耀光展現「真實感」,藉以強調影片是在棚外以日光拍攝而成,而在科幻片蓬勃發展的1970年代,鏡頭耀光更成為加強真實感的重要元素。 例如,1977年的電影《第三類接觸》,導演Steven Spielberg即是以鏡頭耀光表現幽浮模型的真實感,同時賦予外星人些許超自然、神聖的氣息,而《鏡頭的語言》作者Gustavo Mercado亦分析道:「耀光出現的場景幾乎都牽涉到幽浮或外星人,因而建立起耀光與幽浮之間強烈的視覺連結。」並認為這有助於暗示外星人先進科技的非凡力量。 極致的鏡頭耀光美學 2009年,導演JJ Abrams拍攝經典科幻續作《星際爭霸戰》時,罕見使用大量鏡頭耀光,並且充斥整個畫面,打造出前所未有的視覺風格。其中,攝影指導Daniel Mindel不僅在場景各處佈滿燈光,更以手電筒直射鏡頭,徹底顛覆攝影常識,而他也自嘲:「我們如果不是被同業殺掉,就是被大家膜拜!」 儘管部分影評人認為Abrams確實濫用鏡頭耀光技巧,Mercado也認為Abrams犧牲了鏡頭耀光的敘事潛力,但他仍稱讚:「這些耀光的真實動靜與外觀,為全片許多虛擬場景與電腦動畫橋段增添了幾分真實感與可信度,並提供統一的美學,將這些虛擬元素與環境與真人演出的片段天衣無縫地整合在一起。」 怎麼拍好鏡頭耀光?從5個建議事項開始 如果想模仿導演Steven Spielberg、JJ Abrams等人,以鏡頭耀光輔助影像敘事,你勢必要學會控制鏡頭耀光的型態與位置。以下將整理5個建議事項,幫助你更快掌握鏡頭耀光的拍攝技巧。 1.站在逆光位置:鏡頭耀光是因為強烈光線射入鏡頭而產生,所以拍攝時務必正面迎向光源,才能捕捉到鏡頭耀光。如果是以太陽作為光源,可以在早上或下午時拍攝,以較低角度的太陽進行構圖。 2.善用廣角鏡頭:相較於望遠鏡頭,廣角鏡頭拍出來的光源較小,既方便調整光源與拍攝主體的相對位置,也避免鏡頭耀光過度干擾影像。不過,只要注意構圖時的光源位置,標準鏡頭或望遠鏡頭也能拍出漂亮的鏡頭耀光。 3.開啟手動對焦:有鑑於自動對焦模式,容易對焦在比較亮的光源上,其自動調整曝光補償的功能,也會導致拍攝主體太暗,且無法形成鏡頭耀光;因此,唯有進行手動對焦,把焦點放在拍攝主體上,才能夠拍出正確的鏡頭耀光。 4.設定合適光圈:光圈大小會決定鏡頭耀光的型態,進而影響鏡頭語言。若是以小光圈拍攝,鏡頭耀光會呈現星芒狀,顯得較為突出;若是以大光圈拍攝,鏡頭耀光則會呈現圓形狀,顯得較為朦朧。 5.隨時調整構圖:構圖時,建議把光源放在拍攝主體背後或是景框之外,避免鏡頭耀光干擾拍攝主體。如果無法確定鏡頭耀光的影響範圍,也強烈建議開啟L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