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唔容易】剖析流動影片趨勢 三大關鍵引領品牌數碼轉型

2020 年是充滿挑戰的一年,疫情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為和生活模式,他們更依賴網絡科技,花更多時間使用流動裝置,而這些變化於疫情過後仍會持續發展。企業如何把握網上商機,制定營銷策略,將會是品牌成長的致勝關鍵。 根據Facebook 委託尼爾森針對香港消費者在流動裝置上的使用行為,而進行的網上調查發現,84 % 的受訪者過去一年更常使用手機觀看影片,82 % 的受訪者表示未來會更常使用手機觀看影片,這顯示流動影片隨智能電話大眾化而變得更普及。另外, 86 % 的受訪者認為,網上影片是幫助他們發現新品牌或新產品的最佳媒介。調查進一步歸納出有效幫助品牌數碼轉型的三大關鍵趨勢:互動元素、網絡紅人、以及限時動態。 趨勢一:互動元素增添影片趣味性,提升品牌印象 根據這項調查,有高達 98 % 的受訪者表示,於過去七日內曾在 Facebook 或 Instagram 上觀看不同長度的影片,其中有 85% 的受訪者比過去一年,更常觀看或播放具有互動元素的影片內容,而有87% 的受訪者則表示具有互動元素的影片內容有助他們了解品牌。 大部分受訪者(87%) 亦表示期待未來能看到或體驗更多含有互動元素的影片內容。由此可見,具互動元素的影片已成為接觸消費者的重要媒介,企業可善用社交平台上的功能,包括貼圖、濾鏡、投票元素來創作影片,或製作可觀眾互動或玩遊戲的內容,拉近品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建立有趣活潑和具創意力的品牌形象。 趨勢二:網絡紅人促進顧客對品牌的關注和購買欲 近幾年,網絡紅人成為了新興的營銷策略,不少企業會邀請他們幫忙推廣其產品和服務,期望能透過他們的知名度來增加人們對品牌的關注。調查指出,有四分一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會在 Facebook 或 Instagram […]

【加速轉型】疫情激發企業數碼轉型 如何加快步伐?

面對現時本港不穩定的市場因素,企業更應審視其數碼轉型策略並積極投入新科技以完善日常工作,當中的關鍵在於善用科技把恆常工序數碼化。 然而,致使本港數碼轉型步伐停滯不前的因素仍然存在。當中,有研究顯示43%的香港員工較不願意為提升工作效率和生產力而嘗試新科技及新工作模式。此外,普遍香港員工也缺乏新科技的相關技能,加上整合固有系統的難度,令企業科技開發及應用未能普及。 低代碼(low-code)技術的價值因而被受重視。低代碼技術是透過可視化模組開發軟件的方式,有效簡化及完全省卻手寫編碼的需要。即使使用者缺乏編寫代碼的能力及科技背景,此技術都能賦予他們空間利用圖像界面,以最少的編程需要,簡易快捷地構建及設定軟件。因此,透過提高員工在軟件開發的參與機會及助企業擺脫固有系統造成的僵局,低代碼技術能帶領本港的數碼轉型提升至更高層次。 香港企業的應用程式開發挑戰 普遍而言,有能力的開發人員是稀少的資源而招聘亦相當昂貴,有本港僱主在報導反映,除銷售人員外,填補工程及IT人才的空缺最為困難。近期一項調查亦訪問了香港的企業管理層及IT決策人,當中66%的受訪者認為難以取得資金是推行業務流程數碼化的主要阻礙,進一步印證了我們跟IDC合作研究的結果 ── 人才及資金的缺乏為應用程式開發的三大挑戰之一。 由於不同系統、技術及環境因素的兼容問題會對研發工作造成阻礙,整合上的困難也被認為是應用程式開發的主要挑戰之一。事實上,數碼化業務對系統及技術等多樣的整合需求正急速增長,亦只會在未來更多新興科技的出現下更見上升。然而,利用手動編程為企業度身整合其應用程式及系統的過程可長達數個月,變相令本港的科技步伐緩慢。 Low-code技術助企業、員工引領數碼化之路 低代碼技術的可視化特點給予企業用家無需編程即可建立應用程式的空間,鼓勵企業所有成員合作構建出最佳方案。因此,低代碼技術方便開發人員,甚至企業所有成員發揮科技創意,涉足本身局限於IT部門的數碼化項目,大大提升員工生產力,並令系統及技術整合的效率緊貼商業需要。 同時,開發人員也可善用內置的模組及直觀的拖放工具更明快地設定程式及完成整合,而只在必要時改回手寫編碼,省卻大量應用程式開發及管理的時間,以投放到專業設計及策劃工作上,並專注於創新方案及完善客戶體驗。 此外,低代碼技術的模組原理讓軟件開發人員易於在不影響其他程式運作及無需長時間整頓的情況下,轉移、升級及更換過時的程式,利用現有的科技條件並加以補充,以滿足實際商業需要。 低代碼技術對數碼轉型的裨益顯然易見,透過減少或完全省卻編程的需要,所有企業成員均有機會參與應用程式開發。隨著他們汲取更多開發上的經驗及對本身的科技能力更有信心,低代碼技術將有望為本港塑造良好的創新商業文化及加快數碼轉型的步伐。 原文網址:https://bit.ly/3bLZa4E

【企業轉型】疫下IT部門成關鍵 會議獲更多發言權

IT管理軟件供應商SolarWinds發表《2020年IT專業人士日:為時代而生(You Were Built for This)》報告,發現IT專業人員雖然在疫情期間,面對預算減少、決策責任加重和工作時間延長等困難,但仍有多達64%受訪者因而獲得更多信心,面對前所未有的轉變。另有58%認為自己能做好充分準備,來應付類似的意外情況。 報告顯示,疫下業界面對的問題不少,包括人手不足(29%)、更多職責(28%)和決策要求(28%)而導致工作時間延長,以及工作相關壓力增加(22%)。 40%的受訪IT專業人員稱,現在他們可參與更多業務會議,IT部門有望在高級管理層中擁有更多發言權。31%則承認有必要重新思考內部流程,來應付後疫情時代的急速變化,故IT專業人士將繼續專注於提升技能。 SolarWinds首席資訊官Rani Johnson形容,在過去幾個月,IT人才起了關鍵作用。為確保企業業務彈性和持續性,IT社群在企業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得以與業務領袖一起合作,實現更大的目標。 學習新IT技能 支援遙距辦公轉型 此外,有18%受訪者表示,自己的工具和技能不足以應付遙距辦公帶來的挑戰。26%認為有必要學習新技能,以支援企業向遙距辦公模式轉型,而最需要發展的技能包括系統管理(55%)、網絡管理(50%)、安全策略和合規性(43%)以及混合IT監控/管理工具和指標(28%)。 IT專業人士預期,自己所屬的IT組織未來或產生幾個重要變化,如更多跨團隊協作(53%)、更多職責 (46%)、更多業務會議和決策會納入IT層面的意見(41%)、更緊縮的預算(26%)、更多機會提升技能/參加培訓(25%)。 是次問卷調查於2020年7月進行,受訪者包括122名來自全球公營及私營機構的IT從業人員、經理和董事。 原文網址:https://bit.ly/2ZqicIH

UNIQLO來台10年變身台灣「國民品牌」 日籍CEO曝經營心法

日系零售服飾大廠優衣庫2010年進軍台灣,歷經10年耕耘,如今坐穩台灣服飾品牌第一寶座。《今周刊》獨家專訪CEO黑瀨友和,揭露優衣庫如何從日系品牌變身國民品牌的祕密! 「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2020年3到5月營收3364億日圓,較去年同期減少近39.4%,營業利益更是出現43億日圓虧損。」日本零售服飾龍頭優衣庫(UNIQLO)最新財報出爐,透露在疫情衝擊下,業績出現大幅衰退。 其中,海外市場衰退更多,較去年同期減少超過4成。然而這份遍布「減益」、「減收」字眼的財報中,台灣地區的業績卻一枝獨秀,5月營收還達到兩位數成長。 沒錯,台灣優衣庫不僅是優衣庫的全球模範生,更在台灣坐穩服飾品牌市占率第一的寶座,品牌認知度更高達9成。而帶領台灣優衣庫的人就是他——黑瀨友和。 33歲就成為優衣庫的超級明星店長,掌管全日本業績最高的銀座店;他也當過優衣庫中國1號店上海旗艦店的店長,並在2016年接任台灣優衣庫CEO,是創辦人柳井正征服世界的祕密武器。接任迄今4年的黑瀨,成功將台灣店數擴張至69家。 今年,正好是優衣庫進軍台灣10周年。 「這10年,幾乎可以用奇蹟的10年來形容,一切都要感謝台灣民眾的支持。」黑瀨靦腆地說。鮮少在媒體前曝光的他,首度接受《今周刊》專訪,談及優衣庫在台創造的奇蹟,以及連續10年業績持續成長的關鍵。 不怕快時尚衰退 展店靠「傾聽顧客的聲音」 「對我來說,台灣是個非常有魅力的市場。」黑瀨分析,台灣對於休閒服飾的高接受度,「相較於日本上班族一定要穿西裝、皮鞋,台灣的穿搭限制少,風氣也開放許多。」 優衣庫進軍台灣第1年就獲得爆發性成長。2010年10月開幕的1號店,業績遠遠高於預期,第1年就開始獲利,到第2年底,優衣庫在台展店數就突破十七家。 品牌知名度或許為優衣庫打下成功的基礎,但全球零售服飾業持續衰退,國際大牌風光駐進,黯然離場的消息也時有所聞。優衣庫能長年獲得台灣消費者的喜愛,並且在快時尚風潮退燒時,仍逆勢成長,黑瀨透露祕訣就在於「傾聽顧客的聲音」(VOC,Voice of customer )。 「VOC」是優衣庫的經營核心,每個月都蒐集超過1萬筆顧客回饋數據,並建立大數據資料庫,為的就是能更貼近消費者的需求與喜好。 台灣優衣庫海外行銷暨宣傳戰略部經理鄧琬蓉表示,優衣庫會從5大管道收集顧客的回饋,包含第一線的現場抽樣顧客訪問、隨機問卷調查,及手機會員的留言及消費紀錄,再搭配專業的市場調查。 「像是顧客去試穿卻沒有購買?我們就會進一步調查原因。」她說。黑瀨進一步說明,因為文化、氣候環境的不同,熱賣的商品也會不一樣。 打造客製化商品 2%鐵粉帶來10%業績 「曾經有百貨公司問我,9月還很熱,為什麼就開始賣大衣了?」黑瀨的答案是,一開始陳列這樣的商品,是顧慮到出國民眾的需求。然而「日本的季節產品,不一定符合台灣的情況。」他說,因此從賣場陳列到商品選擇,都必須按當地消費者的取向進行調整,甚至還會進一步根據需求開發商品。 最具體的例子,像是2015年推出的Warm Pants系列,就是針對台灣機車族開發,順應台灣溼冷冬天的保暖褲裝。 「像最近就收到很多反映,說我們的丹寧褲夏天穿太熱了。」對此,黑瀨表示已與日本總部討論,準備開發材質更軟、更涼爽的新商品。 就是因為重視顧客心聲,進而掌握顧客的喜好,才讓優衣庫在台灣,獲得不少忠實粉絲的支持。「我們有10%的業績是由2%的顧客創造,證明台灣有優衣庫狂熱分子的存在!」黑瀨笑著說。 「高CP值、實用性以及對品牌的信任感是優衣庫獲得台灣消費者支持的主因。」台灣商業發展研究院數位創新系統服務中心主任范慧宜表示,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人對日系品牌的品質信任一直都很高。此外,優衣庫商品強調舒適度與機能性,不一味跟隨流行,所以才不會受到快時尚風潮退燒的影響。 原文網址:https://bit.ly/2Q4Eri7

App Annie 報告指疫情下流動廣告更顯重要

疫情令人們的生活習慣大大改變,除了生活作息之外,使用電子裝置的習慣也與以往不同。據 App Annie 最近的報告指,人們使用手機的時間更多,流動廣告也因此變得更重要。 調查機構 App Annie 最近公佈了 2020 年上半年消費者報告,指出消費者在 2020 上半年於流動裝置上消耗了 1.6 兆小時,比之前一年大幅上升。其中的主要原因當然就是武漢肺炎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不論是遊戲、購物、付款和視像會議,都主要在流動裝置上進行。報告指,這個行為轉變將會令市場變成以流動裝置為核心,也令流動廣告的重要性變得前所未有地高。 雖然在疫情底下很多公司都減少了廣告開支,但是 App Annie 認爲現時正正是消費者開始建立使用 App 習慣的黃金時期,因此更應該在這時期使用流動廣告宣傳。當消費者習慣了流動裝置的便利,就會繼續使用下去,成為發展業務的大好機會。而要利用這個機會,也需要確保宣傳策略配合流動應用的使用方式,重新制訂產品管理的先後次序。 原文網址:https://bit.ly/3aFyBxl

疫情改變世界 數碼轉型擋不了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第三波持續,確診人數並未有下降。政府一再收緊防疫措施,餐廳食肆雖然回復了日間堂食,但生意仍然淡靜,可能大家都習慣自家帶飯或者外賣了! 其實,疫情相信仍會維持一段時間,大家都在學習及適應當中。筆者估計有一些行業是無法恢復疫情前的形勢。 首當其衝當然是旅遊相關的行業,尤其是公務旅遊。當大家發現用Zoom等視像軟件開會也可以解決問題,不但不會飛行十多小時長途跋涉飛去外地開會,連由香港去新界也可免則免。筆者的銀行客戶經理最近也是通過視像軟件解釋投資建議,相比之前面對面會談,效果分別不大。但這卻節省了大量交通時間。而且只要有電腦或電話在手,甚麼地點也可以進行!方便得多! 筆者當然更關心地產代理業務的影響,以往睇樓是不少家庭在假日的節目之一,業主前往代理公司的地舖,跟營業員閒談、了解一下市道,也是司空見慣。 在疫情下,睇樓變得困難了!不少代理為了爭取生意機會,紛紛拍攝介紹樓盤的短片。先發送給潛在買家,讓他們足不出戶,便可以了解放售物業的特點。業主也可減少招待無誠意的睇樓客,可謂雙贏。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代理當然必須學習如何運用拍攝技巧,及後期製作如剪影片、配音等等。 更重要的是,當客人花更多時間在網上瀏覽,代理公司必須懂得如何在網上宣傳、如何追蹤客戶、甚至如何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等。而且客戶在網上的體驗愈佳,促成生意的機會自然會更高。疫情無可避免加促了地產代理的數碼轉型,適者生存,汰弱留強自然免不了! 原文網址:https://bit.ly/31oUzAs

品牌如何運用 Podcast說進消費者心坎裡?

疫情持續肆虐,改變人們以往的日常行為,本該花在國外度假的時間,只能尋求新的娛樂方式來撫慰苦悶的心情。2019年開始有大量資源投入的Podcast,短短在幾個月內趁勢成為人們的娛樂替代方案。 在COVID-19疫情的持續肆虐下,改變了人們以往的日常行為,在家上班、國內旅遊、甚至在電影院戴著口罩重溫經典影片等成為新的生活型態。本該花在國外度假,體驗當地文化、大啖美食的時間,也只能尋求新的娛樂方式來撫慰苦悶的心情。2019年開始有大量資源投入的Podcast,短短在幾個月內趁勢成為人們的娛樂替代方案。 與Youtube 影片相比,Podcast內容形式輕薄短小、不占眼力的特性,讓無時無刻一心多用的消費者而言,輕鬆無負擔的填補心靈上、時間上與空間上的缺口,戴上耳機聆聽後彷彿提供了一個與世隔絕的無形避風港,貼身陪伴他們度過這段令人不知所措的抗疫生活。 Podcast熱潮 – 行銷人的新戰場 根據Global Web Index 2020年第一季的調查,在台灣有每天收聽Podcast習慣的人占47.1%,其中55% 的聽眾為16-35歲千禧世代與Gen Z。使用率高成長的現象讓行銷人對Podcast媒體既期待又怕傷害。在Youtubers等口碑操作形式陷入瓶頸的因素影響下,Podcast內容的創作自由寬廣度、聽眾的高黏著度、互動度、轉化率,以及相對較低的製作成本等優點,讓品牌經營者躍躍欲試,動作快的品牌甚至已嚐到甜頭。但對習慣以數字績效導向的行銷人來說,礙於目前自由發展的podcast市場機制並無法提供全面性的實際成效,各節目流量只能單靠片面取得的情況下,「無法預估ROI」成為阻擋行銷人嘗試podcast的高牆。 今年下半年預估將會有更多的內容創作者加入podcast 市場,聽眾數也將持續呈現快速成長的趨勢下,品牌經營者該如何有效運用podcast,透過聲音為品牌、為業績注入新契機呢? 很可惜這一題對於podcast產業相關的人員都沒有完整答案,畢竟這個沈寂將近20年的科技,在一年間內迅速竄紅,該如何成為穩定賺錢的商業模式是podcast產業鏈眼前的大難題。加上現今podcast的後台技術及使用者體驗尚需時間與資金以進行大幅度的進化,才能有實據的證明對品牌是否有效。 因此,對品牌經營者而言,假如有心要將預算花在podcast 上,目前也只能以既有操作網紅的模式為比較基準,以試驗、優化再優化的心態探索成功方程式。 如果說到這裡都還意志堅定,想跨過心中的高牆嘗試podcast行銷,以下是綜合國內外市場的觀察,提供初步的操作建議: 一.了解Podcast 聽眾的需求,讓置入內容能無縫接軌 在2019年被Spotify以美金2.3億所收購的Podcast內容製作公司- Gimlet 總裁Matt Lieber,從自身製作節目的經驗,總結人們聆聽Podcast 的三大需求: •    故事:無論是什麼類型的內容,聽眾想要聽“故事” •    新知識:聽眾想要從中獲得有教育性的新知 […]

【展覽業危機】8 月電腦展延期 卡巴斯基轉攻網上+ KOL 拍片推廣

每年一度的電腦節是參展商展銷清貨的好時機,不過新冠肺炎疫情反彈,香港電腦商會宣佈「香港電腦通訊節」延期,減少品牌推廣機會。有防毒軟件公司便因應疫情改變宣傳策略,藉 KOL 網上推廣,藉以增加曝光機會。 過往「香港電腦通訊節」是電腦品牌曝光,以及推出新產品的場地。立高科技有限公司 (卡巴斯基香港總代理) 市場經理徐嫚翎 Peony表示,「香港電腦通訊節」是集中展銷電腦相關產品的大型活動,我們借電腦節作推廣,與客戶展銷新版本,所以「香港電腦通訊節」延期會減少市場曝光機會。我們早計劃 7 至 8 月的「香港電腦通訊節」是夏季推廣,而 9 月至 11 月份的 Youtuber或 KOL 拍片作網上推廣項目,我們正與公司相討將原定的年末項目,推前 8 月或 9 月進行。 「香港電腦通訊節」延期對防毒軟件公司的銷售表現影響微,Peony 指:「過往參與電腦節提供的優惠是 7 折或少過 7 折,是全年最平的時候。我們是有計劃網上商店和電腦商場也作減價優惠,可能是賣軟件服務關係,電腦節延期對我們「銷貨」的影響不大,因軟件沒有儲貨壓力,如客戶卡巴斯基防毒軟件過期,是可以從網上下載最新版本。」 時而勢逆網上推廣的機會較多,Peony 指:「香港市場較少,大家習慣實體銷售,過往在電腦商場實體銷售較多,與網上推廣的比例是7比3。現時網上推廣和廣告方面也明顯上升。過往客戶在「香港電腦通訊展」購買新產品,我們會附送禮物方式銷售,惟網上推銷未能做到送禮服務,固送禮服務只能在門市提供。但因疫症緣故,上個月開始已減少投放推廣員在電腦商場,我們因應疫情評估風險暫時暫停推廣服務。」 […]

Gin Lee電影級製作拍MV 《幸福門》邀陳漢娜任女主角

Gin Lee(李幸倪)推出全新廣東作品《幸福門》,MV即將推出。這次破天荒在四日內完成三個MV的拍攝,除了《幸福門》MV外,接下來的另外兩首派台歌MV,也在同一時間完成拍攝。 這三個MV以一個主題貫穿 – 「失格遊人」,意指一個人失去自己本身性格,甚至控制不到自己性格,代表了每個MV中的女主角的同一特徵 ,而三個故事均互相有關連。 在「失格遊人」宣傳片中,包含了《幸福門》MV、和Gin接下來的另外兩首派台歌MV花絮片段。從影片中可見,《幸福門》MV由陳漢娜(Hanna)擔任女主角,之後兩個MV分別由韋羅莎(Rosa)和Gin Lee任女主角,三個MV故事均互相有關連,都是在同一間屋內發生。 三個MV拍攝都在同一間屋內發生,製作團隊特別花了半個月時間搭景,充滿懷舊味道。《幸福門》MV營造出70年代畫面,其後兩首派台歌MV分別展現出80年代和2020年畫面,完全是為Gin今次企劃而度身訂做。 這次像電影製作的MV拍攝,由同門歌手周殷廷Yan Ting做監製,張蚊和陳品任導演,整個團隊都來自不同的電影專業範疇。 第一首派台歌《幸福門》MV,邀請了Hanna飾演下半身癱瘓的女孩,自出生後就長期留在房間裏,過著沒有陽光和自由的日子。 劇中Hanna母親因空虛寂寞加上照顧女兒的壓力,經常帶不同男人回家共度春宵,Hanna隔著牆壁偷聽,內心痛苦難堪。 偶然機會下,Hanna聽到關於「門」的傳說 – 傳說有些特殊方法,家中的「門」可以將人送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她幾經辛苦終於去到夢想地方沙灘,在陽光之下奔跑,更認識了令她心動的男主角胡卓希(Jason),從此沉溺於這種不真實的生活。Gin在《幸福門》MV中主要演繹mining(咪嘴)部分,她表示大家記住期待之後MV看到她的破格演出! 原文網址:https://bit.ly/39hCoQx

【大行觀點】宏利:洞悉數碼化和去全球化兩大趨勢

宏利投資管理在2020年下半年亞洲及大中華股票展望報告中指出,經過數月防疫封鎖和疫情衝擊後,亞洲的新冠肺炎疫情似乎受控,成為最早重啟經濟活動的地區之一。因此,亞洲和大中華股票出現反彈,截至2020年6月下旬,股市指數較3月份低位回升約30%。 展望下半年,該公司亞洲區(日本除外)股票投資部首席投資總監陳致洲認為,即使前景持續不明朗,但區內仍不乏具吸引力的公司,尤其是中國,因其受惠於「加速數碼化」和「去全球化」的兩大趨勢,而亞洲國內生產總值有望在2020年和2021年繼續錄得正增長。此外,該公司大中華區股票專家謝企剛指出,大中華股票的一些投資趨勢加深,展現了由下而上的投資機會。 ●新興投資趨勢深化 亞洲復甦漸露曙光 宏利指出,這次疫情除了導致整個亞洲出現市場錯位外,還無意間揭示區內經濟基本因素的核心實力。今年中國和亞太(日本除外)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測,分別從1月的5.8%和5.4%,下調至5月的3%和0.9%。然而,市場早前預計今年環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會在跌至負數。因此,亞洲堅實的經濟基礎,有助增長維持正數。展望2021年,預期中國和亞太(日本除外)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預測分別達7.7%和7.4%,均超越已發展市場。 在企業層面,該行認為2020年企業盈利增長乏善足陳,但明年盈利升幅可能高達20%。基於目前估值,亞洲股市很可能在年底前維持區間上落,但2021年或出現10%的潛在升幅。 ●兩大趨勢加深 隨着疫情減退,兩股主要趨勢將會加深:「加速數碼化」和「去全球化」。兩股趨勢早於疫情爆發前已逐漸受到關注,將會影響亞洲投資和資本市場,並改善個別行業的增長前景。 (1)加速數碼化 2019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多國封城,期間催生的行為模式在疫後社交距離措施的帶動下發展,意味世界將無可避免加速數碼化–這個術語廣泛涵蓋政府與企業開支,以至個人消費形態。這股趨勢亦帶來一些由下而上的選股機會,特別是在北亞市場,投資者可以尋找整個價值鏈的投資機會。 企業層面:「加速數碼化」對投資者有何意義?踏入2020年,隨着5G技術推出,亞洲各國政府和企業已開始投資數碼科技,尤其是中國。其後區內多國封城,科技開支隨即飆升,企業購買新筆記型電腦或視像會議設備,以應對迅速開展的「在家工作」安排。因此,市場對網速的需求升幅高於預期。基於這種情況,該行看好5G相關行業,包括通訊基站、數據中心和上游設備。 消費者層面:數碼化發展轉向消費者(被視為數碼化趨勢的較下游部分),以及全球各地實行社交距離措施,正在改變大眾消費或使用必要服務互動的方式。 目前,中國電子商貿佔全國零售銷售總值26%,增長源自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活動。這兩類人口集中地分別佔中國現有和新增網上支付用戶超過50%和60%。在封城期間,新成立和冒起的電子商貿公司透過滿足低線城市民眾的特有需求而擴展業務。例如有公司開始專注提供物有所值的貨品,或開始合併集中處理消費者的訂單。這些舉措有助提高業務在低線城市的滲透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年長一代亦開始利用網上應用程式,訂購雜貨或食品送餐服務。 宏利預期的另一種消費行為是家長普遍接受網上教育模式。該行曾經預計在未來三年,網上教育滲透率會從低於5%,提高到15至20%,但現時已經達到這個水平。因此,愈來愈多供應商致力提供更優質的網上課程。 疫情亦大幅提高大眾的健康意識,愈來愈多消費者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但並非親身進行,而是透過手機遙距檢查。預期亞洲國家將加強醫療保障網絡,確保當地醫院擁有更完善的設備。生物科技企業和醫療設備公司將成為這個領域的主要受惠者。其他潛在發展包括企業對製造業的態度轉變:生產線自動化和更智能(減少依賴勞工)的工廠可成為新行為標準。 (2)去全球化 疫後世界或會邁向去全球化,各國與近鄰或貿易夥伴的關係不再緊密,轉趨自給自足。這股趨勢無疑會產生贏家和輸家。可藉民眾收入上升而把握內需增加的良機,以及能夠藉製造業價值鏈上移、經營利潤率較高的業務的公司將可受惠。 實際上,贏家在過去12個月愈見明顯,約200家台灣企業享受政府提供的優惠政策,將海外生產基地遷回台灣,這個轉變帶動當地商業和工業房地產領域的發展。 地緣政治方面,中美貿易關係緊張的影響,已開始蔓延至金融市場。事態發展包括外國企業可能因無法向美國證監會提供連續三年的審計報告,而須從美國證券交易所除牌。此外,該行預計愈來愈多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即發行美國預託證券的中資股)將回歸中港市場上市,主要目的地是香港交易所(00388),並集中於「新經濟」行業。 這衍生一個值得注意的概念:如果目前納斯達克指數的十大中國企業轉往香港上市,恒生指數的消費和資訊科技業比重或會增加一倍至20%。這繼而反映企業盈利增長和估值有上升空間,對香港股票投資者有利。 中美科技戰持續,促使中國公司建立自家半導體供應鏈,藉此減少依賴美國供應商。這應有利台灣和南韓半導體製造商,尤其是專注設計積體電路的企業。事實上,鑑於上述發展,當中部分的中型公司錄得正增長。 ●投資「新常態」 與南亞市場相比,該行對北亞市場的看法更為正面。相對而言,A股對投資者別具吸引力,因為科技、消費和康健護理業內不少中型股存在投資機會。 總括而言,該行認為疫後經濟不大可能回復原狀,因為疫情已經改變大眾的消費、應對和交易方式。此外,第二波疫情會否爆發,貿易緊張局勢會否加劇,以及美國大選會否出現決定性結果,均屬未知之數。鑑於目前環境不明朗,必須採取由下而上的選股策略,藉此區別贏家和輸家,為投資者締造主動回報。 原文網址:https://bit.ly/2Ody9vM